虛假交易共計57817筆,一組織電商刷單遭罰款20萬!
近日,泰順市場監(jiān)管局對某公司組織的虛假網絡交易案作出行政處罰20萬元的決定,該案為泰順縣查獲的首起網絡交易刷單案,也是溫州地區(qū)涉案金額最多、處罰金額最大的網絡交易刷單案件。
“刷單是指電商平臺的店家付款請刷單組織來假扮顧客,用以假亂真的購物方式提高網店的銷量、排名并填寫虛假好評的行為,并以虛假銷量與好評來吸引顧客。
泰順縣市場監(jiān)管局執(zhí)法人員從線索中得知,在三魁鎮(zhèn)有人開設工作室組織多人進行網絡虛假交易刷單。通過多方面證據的驗證和研判,泰順縣市場監(jiān)管局網監(jiān)科認定在三魁鎮(zhèn)某民宅內有公司有組織有規(guī)模地針對京東商城開展網絡虛假交易刷單行為,并將線索移送泰順縣市場監(jiān)管綜合行政執(zhí)法隊立案查處。
經過一段時間的外圍排查調查,泰順縣市場監(jiān)管局于2019年11月調集了綜合執(zhí)法隊、網監(jiān)科和相關基層所近20名執(zhí)法人員分成若干工作組對該民宅進行突擊檢 查?,F場檢查發(fā)現有員工6人、電腦10余臺、刷單專用手機20余部,執(zhí)法人員在現場提取電子證據及涉嫌與刷單的相關證據。
(突擊檢查工作部署)
(突擊檢查現場)
經查明,當 事人杭州某服飾有限公司于2018年11月承租位于泰順縣三魁鎮(zhèn)老車站邊的一民房內設立工作室開始對外經營活動。該公司的工作室除為其自身在京東購物網站 上設立的店鋪提供在線客戶服務之外,還為有意虛假提高自身商品銷量和網店商譽的京東賣家提供“刷單”服務,幫助賣家虛構商品銷量和網店商譽,不當謀取商品 交易潛在機會,并收取傭金牟利。
其具體刷單流程如下:通過朋友介紹以及QQ群、微信群等途徑發(fā)布為網店提供虛假交易服務的宣傳信息招攬客戶服務對象;通過微信、QQ、電話等方式與服務對象 協(xié)商確定需要刷單的商品名稱、數量、網址鏈接地址、商品編碼、刷單傭金等具體內容;服務對象將需要刷單的商品貨款和刷單傭金通過支付寶、微信支付、銀行卡 轉賬等方式預先支付給當事人;當事人聘請工作人員充當“刷手”,在該工作室使用由其統(tǒng)一提供的電腦、手機注冊賬號,在線登錄京東購物軟件和公司的刷單平 臺,領取刷單任務,進行刷單;服務對象則通過該系統(tǒng)上刷手完成的訂單編號和地址進行郵寄空包裹或小禮品(非實際購買的商品);刷手收到包裹后在該訂單上確 認收貨,并給予服務對象或商品好評;當事人與服務對象進行費用結算,收取每單從1.5元到6.8元不等刷單傭金。
截至案發(fā)止,現已查明當事人通過上述方式為253個服務對象提供虛假交易共計57817筆,涉及虛假交易訂單總金額10381026.1元,收取刷單傭金共計765627元,該刷單傭金金額包括給予商家回扣、公司服務中間費和刷手傭金提成。
由于案件涉及人員和店家數量多,證據線索繁雜,加之疫情影響,至2020年6月方才結案,泰順縣市場監(jiān)管局根據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》第二十條的規(guī)定,給予當事人處20萬元罰款。
市場監(jiān)管有話說
在很多QQ群、微信群里,兼職刷單的信息并不陌生,這些信息號稱“足不出戶、日入斗金”“點點鼠標、輕松賺錢”。而實際上,在這些信息背后,卻是不法分子在 實施網絡電信詐騙,受騙者少則被騙幾百元至上千元,多則損失數十萬元。這種利用網絡虛假交易方式刷單的行為,本身就是商業(yè)欺詐,絕大多數網絡兼職刷單工作 都是詐騙。市民在網上找工作要堅持做到“四不要”:
一是不要輕易在網上透露自己個人信息,特別是銀行賬戶、密碼、支付寶賬號等,增強防范意識;
二是對未留固定電話和辦公地址的廣告,不要輕信;
三是薪酬明顯比市場報價高出2倍以上的廣告,不要輕信;
四是招聘方若要先交錢或多次索取錢財,不要輕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