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治友德:大寒養(yǎng)生- 不傷陽氣不損陰津,常開身體“四扇門”
大寒,是二十四節(jié)氣中的最后一個節(jié)氣,是天氣寒冷到極致的意思。大寒時節(jié)歷來是保健養(yǎng)生的重要時期,此時陰氣極盛,將由“冬藏”轉為“春生”,中醫(yī)認為,大寒養(yǎng)生要做到“兩不”(不傷陽氣、不損陰津),常開身體的“四扇門”。
不傷陽氣
外出“全副武裝”,尤其注意足部保暖
中醫(yī)認為,寒氣容易損傷人體的陽氣。人體內(nèi)的血液得溫則易于流動,得寒就容易停滯。天氣寒冷會使人體血管中的血液流動不暢,甚至引起淤血阻滯,從而加劇心腦血管疾病的發(fā)作幾率,也會使體內(nèi)的筋緊繃,引起疼痛和不適以及各種病癥。對于高血壓、動脈硬化、冠心病等疾病患者來說,要更加注意防寒保暖,及時添衣,衣褲既要保暖性能好,又要柔軟寬松,不宜穿得過緊,以利于血液的流暢。
俗話說“百病從寒起,寒從腳下生。”足少陰腎經(jīng)、足太陰脾經(jīng)、足厥陰肝經(jīng)匯集于此,故腳與人體健康關系密切。重視腳部的防護,除了注意腳部保暖外,平時應多活動雙腳,適當進行慢跑、散步等運動,還應該養(yǎng)成睡前用溫熱水泡腳的習慣,既能御寒,又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(huán),減輕下肢的沉重感及周身疲勞。
不損陰津
補水不失水,避免勞心費神
大寒期間養(yǎng)生的另一個重點在于滋陰。一般在長江流域從冬至開始降水減少,經(jīng)過一個月之后的大寒節(jié)氣正是非常干燥的時期,白天平均空氣濕度一般低于50%,有時室內(nèi)濕度甚至只有30%左右。
隨著天地間水氣的減少,人體內(nèi)的陰津也會容易不足,大寒時節(jié),切忌運動過量,出汗太多,避免陽氣隨汗液而出,受到損傷。鍛煉應選在廣場向陽的地方進行,運動項目可根據(jù)自己的喜好,選擇快走、慢跑、廣場舞等。運動強度以微微出汗最好。每天入睡前和起床后,都要喝一杯溫水。洗澡前后最好也各喝一點水,以補充流失的水分。
常開“四扇門”
疏泄肝膽脾虛舒緩抑郁情緒
大寒時節(jié),人的陽氣偏弱,情緒往往也會跟著低落,容易進入不良情緒的敏感期。此時調(diào)節(jié)肝膽經(jīng),不僅能升發(fā)陽氣防風寒,而且能疏散心中郁悶、壓抑的情緒。
四門是指期門與章門兩個穴位,左右各兩個,所以叫它們“四門”。每天早晚分別反復推5分鐘左右,就可以感受到焦慮情緒正在漸漸消散。
期門穴為肝經(jīng)的募穴,是臟腑之氣匯聚于胸腹部的特定穴位。相當于肝的幕僚,肝遇到麻煩了,它就會站出來幫“將軍之官”出謀劃策、排憂解難。中醫(yī)古籍《傷寒論》里認為此穴為疏泄肝膽的首選穴位,對調(diào)理肝臟有很好的效果,臨床上常用它來治療肝炎。章門是“障礙之門”的意思,它不僅是肝膽經(jīng)的會穴,又是脾的募穴,專門治療脾虛與情志抑郁。
期門穴位于胸部正下方,第6肋間隙,前正中線旁開4寸。而章門穴在腋中線,第一浮肋前端,屈肘合腋時正當肘尖盡處。找不到具體的穴位也沒有關系,只要將雙手掌面貼于胸部下方,以八字形式往下用力推,便可以刺激到這四個穴位。
大寒進補
三多三少宜清淡合理多樣更健康
今年大寒與臘八恰巧碰到了一起,北方有“小孩小孩你別饞,過了臘八就是年”之說,過臘八意味著拉開了過年的序幕。過年容易在飲食上不太控制,這時飲食應以“三多三少”為原則,即多食蛋白質、維生素、纖維素,少食糖、鹽、脂肪。另外要宜清淡,不宜過食辛辣燥熱、肥膩之物,多食會導致內(nèi)熱積聚、郁熱上沖以及飲食不化、聚濕生痰。
中醫(yī)認為,冬季飲食首選溫補類食物,比如雞肉、羊肉、牛肉、鯽魚等,但切記不可過多進食,易上火;可食用平補類食物,比如蓮子、大棗、銀耳、薏苡仁等,此類食物無滋膩礙胃的缺點;適當吃些滋補類食物,如黑木耳、黑豆、芝麻等,可滋陰益腎、添精補髓。對于陽虛及氣血虛之人,可食用當歸生姜羊肉湯,溫陽補血。
當然在進補的同時,也要關注我們的免疫力喲~~
本品是以蝙蝠蛾擬青霉菌粉、靈芝、香菇、蔗糖、瓊脂、檸檬酸、純化水為主要原料制成的保健食品。經(jīng)動物功能試驗證明,具有增強免疫力的保健功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