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ttp://www.solarphp.org.cn/blog/bid3014/
我們要實現夢想,得到夢想的結果,需要找一個施展自己的舞臺----創(chuàng)業(yè)的平臺,通向這個舞臺的橋梁就是----機會。
機會有三部分:
1、發(fā)現機會:在某一場合或經朋友介紹,認真或不認真、深入或不深入的進行了了解,對某事物有了一般性的認識或相當的了解。
2、抓住機會:對某事物有了相當的了解,先行介入,進入了某一領域。
3、把握機會:在這一領域認真學習,掌握了新觀念、新知識、新技能、新方法,不斷施展才能,取得了可喜成績,這叫把握了機會。有的人只想投機取巧,不想學習付出,心態(tài)不歸零,自以為是,脫離團隊,單打獨斗,遇到困難,夢想萎縮,最后淘汰。所以,任何機會都遵守自然法則----自然生長、自我發(fā)展、自行淘汰。
您轉變了觀念,有了夢想,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得到夢想的結果,還需要有一個過程,這個過程有近路,有遠路,有新路,有老路,交通工具也不一樣,您的“選擇”不同,成功速度不同,結果也不同。過長江到南京有幾座大橋,武漢大橋較早,南京大橋較新,您“選擇”哪一個呢?從北京到南京可坐船走京杭大運河,還可坐火車和飛機,您又有哪種“選擇”呢?選擇新路,用新工具、新方法是實現夢想的捷徑,這就是機會。社會發(fā)展了,時代進步了,人群擁擠的老路,舊式的創(chuàng)業(yè)工具和平臺,只能是過去人的“選擇”和“機會”。縱觀歷史:長久成功不衰的人士,都是那些能夠迅速適應社會發(fā)展、時代進步、新事物的人,是那些積極參與并不斷追求新機會的人,而不是抱怨和品頭論足的人。社會發(fā)展、時代進步、新興的事業(yè)總不能因為一部分人的抱怨、品頭論足、惡意中傷就能停止吧。
中國有一些老話很值得我們研究:“推陳出新”,“江山倍有人才出,各領風騷數十年”,“長江后浪推前浪,一代新人換舊人”。這些都提示我們:
只有新事物的不斷出現,才能促進社會的發(fā)展;
新事物、新機會都有時段性,可以轉化;
新事物代替舊事物,是自然規(guī)律,是社會發(fā)展的必然結果。
***主席在十六大報告中指出:要“與時具進......”,“大力發(fā)展虛擬經濟和中介組織......”,“以信息化帶動工業(yè)化,以工業(yè)化促進信息化......”。機會是不斷在新生事物中出現的:觀念要與時具進,才能把握更新的機會。你有可能在某一巧合中,掌握了過去的機會,但并不說明你掌握了以后的機會,或以后的機會都屬于你,你過去的輝煌并不等于你以后的輝煌.
我們有的朋友,抱著老黃歷來看新事物,感到這也不順眼,那也不好受,總是持懷疑的眼光看待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發(fā)展;還有的朋友,自以為是,認為自己對任何問題的看法都高人一等,對一切新事物,都持一種批判的態(tài)度,不去做深入的了解,不用發(fā)展的眼光看問題,而是用舊有的觀念去分析新事物,用老框框去套新形式,拒絕了解新事物,還要阻攔別人了解,怕別人跑去抓新機會,明明是好東西,卻硬將新事物生搬硬套成一個壞東西,毫無根據的說一些不負責任的話,結果是,耽誤了自己,又傷害了別人。最后的結局是:停留在過去的輝煌上,束縛在舊有的觀念上,犧牲在自己的誤區(qū)上。因為,新的事業(yè),你看不懂,他看不懂,總有人看得懂;你不做,他不做,總有人去做。誰也阻擋不住社會的發(fā)展和時代的進步。
每一個新生事物的出現,都有他出現的客觀條件,通俗的話講,就是有適合他生長的土壤,您不讓他長,他也要長。
創(chuàng)業(yè)導師章萍QQ2669239778 手機18016476145